服务热线
公告新闻
Announcements News
中新社北京9月3日电 (记者 刘育英)在安全帽上加一块芯片,在施工现场安装摄像头、传感器,通过人工智能分析处理施工现场数据……数字技术已经在传统的建筑业得到应用。今年的疫情将加快这一趋势。
本周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数字建筑(全国)峰会2020上,中国安装协会副秘书长顾心建表示,建筑业粗放式发展、效率低下等问题非常突出。同时还面临经济下行、队伍老龄化、技术创新滞后等压力。建筑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。
目前,中国一些标杆建筑的数字化应用水平已经较高。北京城建集团副总工程师兼国家速滑馆公司副总经理李久林介绍,国家速滑馆通过仿真技术进行构件加工,在索网的编索上,采用BIM(建筑信息模型)、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解决构型问题,实现高效、高精度的智能建造。
不过,整体而言,整个建筑行业数字化水平仍然较低。波士顿咨询分析认为,与医疗、汽车、物流、零售等已经进入“数字颠覆价值链”和“数字主导价值链”的领域相比,建筑领域的数字化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,只能提供附加值,远远不能充分享受数字化红利。
广联达研究院院长刘刚分析说,建筑行业都是围绕项目施工,而每个项目分散于各地,也不是标准化的,且在室外施工,与固定车间、固定生产线相比,数字化的难度更高。
广联达是中国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龙头企业,也是A股上市公司。刘刚认为,之前物联网、传感器、智能终端等技术不够成熟,存在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使得建筑业数字化水平较低。
现在,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5G等技术的融合,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支撑。智慧工地是建筑行业数字化场景之一。广联达总裁袁正刚介绍,在安全帽内放置一个芯片,可以了解施工人员入场时间、位置,并进行调配。通过传感器、物联网,可以知道现场机械的工作状况。通过手机拍照、视觉识别,可以知道现场物料状况。
“要素数字化的难度非常小,如果把每一个生产要素数字化,它的价值非常大”,袁正刚表示,把BIM平台、物联网平台等的数据整合起来,进行分析、决策,可以让项目管理精细化。
据当日发布的《数字建筑平台:构筑数字化转型新基建》白皮书,全球建筑企业利润平均为4.4%,中国仅为1%-3%。通过对2019年中国建筑业协会第四届BIM大赛部分项目成果进行统计分析,应用BIM、智慧工地等技术后,项目平均缩短工期10.5%,工程材料节省约10.7%,工程成本节约6.5%。
袁正刚介绍,目前广联达已为3万多个项目提供了“数字项目管理集成平台”+模块的服务方式。
不过,中国每年在建施工项目大约有100万个,建筑业数字化处在起步阶段。
今年的疫情使许多项目的工期延后。刘刚说,如何把失去的时间赶回来,如何提升生产效率,提质增效和节本降耗,数字化技术是达到上述目标的手段,疫情会加速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进程。